“中国建造”的奇迹密码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已在建筑领域工作了近40年。于他而言,建筑可以收藏时间,亦可以凝结时间甚至超越时间。从百废待兴到世界瞩目、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70年来中国建筑业创造出了令世人感慨的“中国奇迹”。如何解开“奇迹密码”?如何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辉煌?这成为了毛志兵这类建设人的关注重点。 回头看,左右看,更要向前看 “我们‘回头看’、‘左右看’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毛志兵从两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中国建筑业70年的发展。 站在建国7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回头看”。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建筑业勇担历史使命,为生产基础建立和人民生活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更是获得了快速发展,不仅有力支撑了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还为经济、社会、国防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70年来,建筑业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手工绘图走向三维设计,从肩扛手抬走向以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为标志的新型建造方式,“中国建造”的名片在全球打响。 如果说“回头看”是为了总结自身经验,那么“左右看”就是和世界进行横向比较。毛志兵强调“‘左右看’是为了更好地明确我们发展的方向,分析发展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超高层建筑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城市的名片,在建造技术方面也最具代表性。目前,世界上建成及在建的高度超过500米的超高层建筑前十名中有7座是中国大陆建造,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就承建了全球超50%、国内超90%的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并不平衡。毛总用手虚空画了道斜线,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的建筑业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斜线’的特征,有的领域世界领先,有的则落后于世界”。中国的施工建造能力较强,但技术管理水平还不够均衡;规划设计能力发展较快,但距离世界一流还有差距;在材料、装备等配套要素上发展也很快,但在基础软件平台等研发方面还存在短板。总体上,我国建筑业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尚未实现产业规模与产业模式齐头并进,行业总体上仍然大而不强。 “向前看”就是在“回头看”“左右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毛志兵表示,在新时代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应走创新驱动的道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建筑业的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改进建筑产品质量,使建筑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纵向拉通,横向融合,空间拓展 “这十二个字是我理解的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毛志兵解释说。“纵向拉通就是围绕建筑业主业从融资投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按上下游产业链条纵向拉通、建强;横向融合就是结合国际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特点,推动新兴技术与工程建造的跨界融合;空间拓展就是向空中、地下、海洋的立体式发展,体现着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进一步跨越。” 毛志兵把对未来的构想也凝练为十二个字“上天入地下海,低碳民生既改”。在他看来构想的实现取决于如何回答六个问题:一是以高层、超高层建筑为标志的地上空间怎么有效持续的发展?二是地下空间怎么开发与综合利用?三是海洋及沿海大陆架怎么开发利用?四是低碳环保资源节约、防灾减灾信息化技术如何得到综合贯通?五是工程建造如何为人民生活提供更美好的幸福空间?六是既有建筑改造和功能如何进一步提升? 在他看来,我国建筑业将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提升品质为路径、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以转型升级为标志、以创新创效为目标,沿着“提升品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创新创效”这样一条主线,迈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